客服热线:
TOP
新疆投放80万只寄生蜂狙击野果林“小吉丁”虫害
[ 编辑:xmweb | 时间:2014-02-10 14:37:30 | 浏览:1183次 | 来源: | 作者: ]
   漳州花卉苗木网8月8日来自互联网的消息:

     亚心网讯(文/记者 赵梅 图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科学院提供):一只苹果小吉丁虫成虫仅有1厘米大小,但当它的种群急剧膨胀时,就能让森林变成朽木,让山坡变成秃岭。过去的十多年中,这一场景一直在亚洲最大的野果林——新疆伊犁野果林中上演着。

   

     为阻止小吉丁虫继续“啃食”野果林,近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专家进驻新源县野果林开展实地研究和防治实验,并投放了80万只寄生蜂,打响了一场由“寄生蜂”来阻击小吉丁虫的战役,力争在两至三年内将小吉丁虫降服。

   

      狙击小吉丁虫一波三折

   

     伊犁野果林位于天山腹地,总面积14.4万亩,这里分布着原始野生苹果、核桃、杏、李等品种,曾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世界最大的野生苹果基因库之一、我国重要的野生植物基因库。小吉丁虫入侵以前,伊犁野果林一度枝繁叶茂。

   

     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初,伊犁新源县从山东引进苹果苗木,无意中将苹果小吉丁虫带入后,野果林昔日的繁茂景象不复存在。

   

     “这种害虫刚发现时,一棵树上仅有两三只,几年以后,一根主干上就有40只至50只,虫害严重的地方,远看就像被火烧了一样。”自治区林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刘爱华形容,2004年,为了拯救野果林,伊犁州成立防治领导小组,组织林业人员喷洒农药,给染上虫害的树木打孔注药,并将发生虫害的果树枝条修剪烧毁,降低小吉丁虫的密度。

   

     然而,几年过去了,小吉丁虫不但没有被灭杀,群体反而迅速壮大,从发现时的500亩扩大到7.3万亩,一半以上的天然野果林遭遇灭顶之灾。

   

     “小吉丁虫幼虫藏在苹果树的树干和树皮中,喷洒农药很难伤及它,打孔注药和修剪树枝在目前来说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但野果林地形复杂,很多虫灾区骑马都很难过去,这两种防治方法也很难大规模实施。”刘爱华说,不断的调研中,他们发现相比喷药剪枝等方法,用小吉丁虫天敌即刻柄茧蜂,来防治小吉丁虫成本低,效果较好,“雌蜂利用触角在小吉丁虫危害处搜索,确定小吉丁虫幼虫位置后,将产卵管刺穿树皮后,在害虫幼虫体表产卵,刻柄茧蜂幼虫出生后,就寄生在小吉丁虫尸身上,靠蛀食小吉丁虫尸身上的营养将其消灭”。

   

     然而,科研人员将刻柄茧蜂请回实验室后却发现,这种本地寄生蜂产卵方式独特,一时还无法将它成功繁育。

   

     从2006年起,自治区林业科学院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2010年将中国林科院人工繁育成功的白蜡吉丁肿腿蜂、落叶松吉丁肿腿蜂、哈氏肿腿蜂 “请”入野果林试验,试放3年后他们发现,肿腿蜂寄生率逐渐提高,已表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并且肿腿蜂生存能力也很强,“两年前放飞的寄生蜂后代已能在野果林越冬繁衍”。

   

     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王智勇博士介绍,由于连续3年的生物防治试验已取得一定效果,近期,该研究院专家进驻新源县野果林,又投放了80万只寄生蜂,并在当地开展长期的实地研究和防治实验。

   

     王智勇说,此次科研人员不仅要对放飞的寄生蜂进行跟踪追查,还将常驻实验室,系统研究各种寄生蜂种类、寄生率、生物学特性及生活史,“计划培育更多寄生蜂适时投放,扩大寄生蜂防治范围,力争在两至三年内将小吉丁虫降服”。

   

      虫害加放牧致野果林“断代”

   

     据了解,伊犁野果林的生长地主要在原始林区的中下部及边缘地带,这里同时又是牧民的天然牧场,自治区林科院研究人员刘爱华介绍说,牧民放牧进进出出,不仅会将携带小吉丁虫的枝条传播给其它果树,牛羊大量啃食野果林树苗和果实,也严重影响了野果林自然更新,使野果林出现“断代”、基因老化、品种单一等现象。

   

     刘爱华分析说,由于伊犁野果林是所有栽培苹果的祖先,通过对野果树种的驯化,提取它的抗旱、耐寒性等性能,能培育出更好的新品种。目前,内地一些苹果品种就是由伊犁野苹果选育而成,野果林基因弱化、老化,无疑会影响它培育更多的好品种。

   

     据他介绍,为丰富野果林基因库,目前,科研人员已向相关部门建议,对野果林实行封山禁牧,逐步恢复野果林生态系统,确保世界最大的野生苹果基因库不再被破坏。

   
】 【打印】【繁体】 【投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