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TOP
关于城市现代化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
饶会林为东北财经大学教授
一、城市现代化的概念 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和发展的新阶段;城市现代化所反映和要求的是城市发展质量方面的提高过程;城市现代化是城市经济高效益化、城市社会文明化、城市环境优质化和城市管理科学化(也就是城市经济现代化、城市社会现代化、城市环境质量现代化和城市管理现代化)的集合;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条件是在科学规划指导下的城市建设。 二、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 只重视数量指标而忽视质量指标是当今时弊。城市现代化指标填补了指导城市化过程中这个空白,所以很重要。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应该是以下相辅相成的三个方面。 (一)目标指标体系 即现在一般研究最多的“现代化标准”指标体系;各个城市“照葫芦画瓢”的“城市现代化标准”指标体系也是目标体现,大同而小异。如果承认“管理现代化”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应该加进这方面的指标内容。西方有“政府生产率”之说,如果我们能加进“城市政府公务员人均产出(城市GDP)”或“城市政府成本(行政开支)收益(城市GDP)”之类的指标,可能是有帮助的。 (二)进程指标体系 城市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以一蹴而就。为指导实践均衡发展,把目标指标分阶段加以划分,以便分阶段检查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应与目标指标相应提出年增长速度指标;党中央已经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全国新的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到那时候,城市现代化应该达到什么水平,更应该有个具体说法,有个具体要求。现在有些城市只热衷于“提前实现”,而不踏实研究进程和与城市化数量指标的相互协调性,未必妥当。 (三)状态指标体系 城市现代化指标的性质是一种质量指标,反映城市发展的一种状态,一般它是一个范围值,如人的血压就有一个范围值,并且随着年龄不同有上限、下限的变化。现在我们列出的一些指标的设计者虽然也已分别提出了一些上限或下限,但极不完备、不系统,也缺乏动态分析,应加深拓宽这方面的研究。 三、城市现代化道路 表现城市发展的目标、进程和状态的指标体系是重要的,但如何达到所期望的目标、进程和状态可能更重要。我们曾经提出过 “中国城市化道路”问题,争论过多年;似乎现在应该适时地提出“中国城市现代化道路” 问题,开始争论起来,才好。我以为,概言之,中国城市现代化道路应是“知识经济——城市建设——绿色革命”携手前进的道路。 (一)大力发展知识经济 首先要大力发展知识产业——教育产业、科研开发产业、信息咨询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我认为,各产业发展速度应该按这个顺序排列,所以教育产业位列第一,否则就是短见,就是急功近利。 其次,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工程——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民务。现在应该相应提出推进电子民务工程的任务,它包括在居民中普及互联网;加强居民安全、就业、医疗保险的信息服务;完善、发展、提高已有的110、112、12315、12319等系列服务。 最后,要提出知识经济发展进程的考察指标——信息化综合指数、科技进步贡献率、知识产业比重。这三个指标很重要,而且适用于各个城市,重点要考察它们的“进程”,是否每年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还是持平?还是退步?可惜,这方面我们的统计恰恰很落后。 (二)不断提高城市建设水平 首先,理念升华——建设宜人居住、工作、发展的优质环境。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宜人”,就是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满足人在居住、工作、发展方面的需要;一个是“优质环境”要真正绿化、美化、净化、静化我们的城市。 其次,目标选择——现代化园林城市。现在关于城市建设目标有好多提法,如“山水城市”、“生态城市”、“健康城市”等,这些提法都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对错之分,但有工拙之别。从我国国情、市情和可操性出发考虑,还是“园林城市”的提法最恰当,最有实际应用价值,其理由是:1.园林城市是中国建设文化的优秀遗产;2.园林城市是通向生态城市的必由之路;3.园林城市是实现城乡融合的物质条件;4.园林城市是人类回归自然的现实选择。 最后形象描绘:我以为,对事物的把握除了定性、定量分析之外,还需要对事物具体形象的直接观察,二者是不可互相代替的。作为对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的补充和延伸,我提出自己心目中向往的现代化城市的具体形象,并描述之如次: 城市鸟瞰:山水相依,林茂草萋;城郭隐约,车船迤俪。 社区景观:花香鸟语,小桥流水;楼台错落,装点新奇。 街市新貌:流光溢彩,琳琅满目;绿树成荫,笑语欢歌。 (三)积极推进城市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的思想一般指环境绿化、无污染、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城市现代化应该重点考察以下三方面的“绿色化”: 1.绿色GDP 应该强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的名义GDP的增长是社会发展潜伏危机之一;我国名义GDP中原来有人估计有5~8%的生态环境损失,后来有人估计这个数可能占25%左右;最近有人计算出来“至少是100%”,不管这些数据是否准确,但我国生态破坏严重是公认的事实。因此绿色GDP的计量和检测势在必行;不过需要全国上下下决心,不是城市自身能解决的问题。 2.绿色居住 包括以下内容:市民每户拥有足够的买(租)得起的住房;舒适、方便、无室内外污染,环境优美;安全、福利有保障,无社会、自然隐患;人际关系和谐,有城市归属感、亲和感。 3.绿色建筑 包括以下内容:建筑工程不破坏自然生态,有益环境优化;建筑材料无污染,隔热、隔音、防潮性能好;建筑设计、施工经济,节约能源、采光好;室内布局、装修科学、先进、宜人,无污染。 城市现代化与绿色革命息息相关,因此也需要考虑研究建立综合性绿色指标体系。 四、城市现代化辨识 现在对城市现代化的目标、状态的理解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有原于理论的理解,也有政策性的解析;还实际存在一种世俗的偏见、误区和陷阱,它实际已经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和留下许多令人扼腕的遗憾。 我们现在需要对以下一些问题进行辨识和做出科学回答: (一)究应如何学习西方? 例如:应如何评价现时一些城市对洋设计、洋建筑、洋树洋草的引进?如何辨识“照搬”与“创新”的区别?如何理解“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道理等等。 (二)如何继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 例如: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对待古建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现在人们对杭州雷峰塔的重建与各地过去搞的一些唐宋明清“一条街”的评论是不同的。 如何处理“温故”和“知新”的关系?杨树达有言:“温故而不知新,其病也庸;不温故而欲知新,其病也妄”。我们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这种“庸才”或“狂妄之徒”呢? (三)如何因地制宜? 如何从城市实际出发,量体裁衣实现现代化?前不久在杭州召开的绿色居住国际论坛会议上,一些专家提出的“房顶绿化”和“立体绿化”的可行性以及“砖瓦大楼与窑洞同样可以成为现代化生态居室”的观点引起重视。 (四)如何追求高档、新款、豪华? |